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02-20 11:04:13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1

读了这一则家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证明。”

初读《傅雷家书》,令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傅雷的第一封家书,因为那是一封我从未?过的如此真切动人的父爱表露。第一封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举家为傅聪送行的过程以及傅雷对儿子培养过程中的反思。说真的,家书的开头朴实无华似乎有种白描的手法,只简单地勾勒出送行的痛苦场面,让人不禁心生厌倦,而接下来,傅雷的一句:“像失去了什么东?似的,”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多么的难以让一个男人说出,他虽然深切地表达了难舍难分的情感,但他却又表达了一个人的难以取舍,不敢对孩子撒手让他自己勇敢地拼出自我。

初读这句话还让我误认为是傅聪母亲之言,没想到此书却为傅雷所书,所以我不由得震惊傅雷这一句如此柔情的言语。他仿佛让我深深地走入了一个父亲的内心最深处,他带给我的不再是一个刚毅、坚强、冷漠的父亲形象,却令我看到了一个铁?柔情的大爱男儿。是这封朴实无华、不加繁缀的家书使我一下子便走进了一位父亲的内心,他让我走到了从未进入的境界,更令我从内心又一次重新定义了父亲这一形象。

对比傅雷与我的父亲,我想在下文我又发现了共同点,下文中傅雷进行了一次反思,就他在傅聪少年时曾打过傅聪,他感觉自己很对不起傅聪,不该那样的粗暴。我想,傅雷能如此柔情而自己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位父亲不可能是不爱自己子女的,然而有时方法或许不当,我们也应暂时接受,事后哪怕多多地沟通校正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最起码要尊重父亲,在细细地体会父亲,体谅父亲,理解父亲不轻易流露的爱。

《傅雷家书》带给我一次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记述了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以一封封饱含真情的家书给远在欧洲求学的傅聪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在这一封封的家书中,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对儿子前途的指引。

傅聪是钢琴家,在信中必然少不了有关艺术的问题。傅雷在心中不仅指引傅聪找到合适的老师和合适的学习方向,还对一些艺术问题如是不是演奏时要哼唱,上身是不是不要大幅度晃动等,和他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告诫傅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注重培养心理健康,对傅聪上台紧张的问题进行了三番五次的告诫,希望它能够改正。在这些有关音乐的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对儿子进步的希望和欣喜,也包含了父亲对一个身处他乡的儿子的牵挂和怀念。

傅雷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甚至写错字也要纠正。傅雷在其中循循善诱,不仅把他的经验传授给傅聪,还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更有利于让傅聪懂得生活到道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今后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我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现在都是注重某一个点的问题,单点突破,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傅雷在一封封家书里诉说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服从改正,让傅聪形成正确的习惯,在国外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些教育,哪一点不是傅雷父爱的体现?正是有了傅雷这位大无私的爱,才让傅聪成长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的。

我真为傅雷对孩子的如此关爱而感动。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无不关怀。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和几次重大安排上,可以读出,傅雷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以国际关系为重的,甚至自已可以做出一些牺牲;傅雷这种爱国之情也让人动容。

傅雷家书中处处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使用,我们要向书中学习,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还要学会感恩,主动帮助父母,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

傅雷家书读后感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翻开家书,携眷一颗赤子之心,进入了傅家的世界。

傅雷做学问孜孜矻矻、俯首案前、白首穷襟。他身为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对其远隔万里的长子傅聪,通过家信言传身教,封封家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流露着他严苛与温情的父爱,加之其子的天赋与勤勉,灌养了享有世界美誉的“钢琴诗人”。

知感恩。青年人的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忙着吸收新东西,忘记往回看,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为了避免误会,定要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通电话的暖心问候,三言两语的现状汇报,足以让人得到丝缕慰藉。要真诚。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然而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也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懂拒绝。随和的脾性会失去很多个人时间与空间,老在人堆里,缺少了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不能好好整理、归纳,懂得适当的不出席不必要的聚会,有时不妨直说:我有事。勤读书。天资不足,苦功步足。鼓励多读书,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读书,不是消遣驱时的读书。做好读书台账,摘抄妙笔益言,记录思考过程,撰写读后感言。劳逸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闲暇时光登高望远,在大自然荡涤心中的尘俗,去博物馆欣赏作品,无形中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灵的健康。

《傅雷家书》正如罗曼·罗兰语:“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傅父家书的养料,惠及着每位读书的孩子,它犹如家父的温情臂膀助力前行。正值傅雷夫妇仙逝五十周年忌,巧幸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与他们相逢,记下感言,致上缅怀,也分享给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爱在最深切的关头—题记

我拿着这本书,不大,刚刚好,但沉沉的。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在读之前进行了了解,一个是著名的翻译家,一个是闻名世界的钢琴家,教材中说这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又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似乎有些矛盾,我的心中也因此打了个大问号。于是我翻开书页,认真领悟。这是父亲寄给儿子的家信,饱含着父亲对身处异乡的孩子的担心与思念。果然,翻译家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一样,更像是与友人之间对艺术的谈论。但父母对子女永远都是爱之深情至切,傅雷也不例外,他在信中常常写到对儿子的思念,儿子刚走便想要提笔写信,有时一写就止不住,但又害怕儿子会厌烦便草草结束。这更像是现在常说的“中国式教育”中的父母——以子女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对于他们的爱也是卑微的,这可能就是那一辈儿人所谓的深沉的爱吧。但又有谁 ……此处隐藏5949个字……里充满理想,如今枯木逢春,漂洋过海离开父母,对着从未踏足的地方,面对陌生的面孔,逐渐客观正直,可以直视错误,不被曾经困扰,理想满是洒脱。

我想每个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或许有着偌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又希望他们平安喜乐、万事遂意。父母因我们,而消耗掉了细碎而浪漫的生活,但或许当他们想起未来还有我们的样子,日子就充满了意义。《傅雷家书》开篇即是刚送走傅聪,傅雷夫妇心里便一直挂念,他们是否一直愿某年的遗憾,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由子女衍生出的琐碎,在黑夜里,温柔又遥远的灯光,不再触及缠绕他们,却依然照耀他们。父母总会认真聆听我们的愿望,偷偷保佑我们万事胜意,耐心教导我们,前方云雾散尽,就是一片光明。

父母之爱,便自带了拙诚与温情,在满目疮痍前,总有父母为你踏雪而来,像冬日的一封信,温柔又独一无二,等来年云庭春深,却依然存在。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傅雷家书》终于全部读完了,我沉醉在傅雷那种呕心沥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中,久久不能平息,它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家书》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并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它是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傅雷所留下的家教范本。然而,抛开那些光彩夺目的头衔,傅雷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儿子傅聪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大师。

《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让我也深陷其中。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经久不衰呢?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拥有深厚文学艺术底蕴和深刻哲学思想的大师,傅雷。他对儿子的“人格教育”贯穿全书,他在书中反复地强调了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须严谨、遇事不逃避,要戒骄戒躁,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在他看来,“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认为“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傅雷在儿子傅聪的指导上,我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位深藏着一颗爱子之心的父亲。

傅雷是这样的荣辱不惊、得失泰然,以至于使我看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修养,让我从中悟出了人生真谛。傅雷像是一位活在书中的父亲,苦口婆心地教育着我。在傅雷那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嘱咐忠使我对这说不尽的人生有了更多启发与更高的见解。在傅雷强大的影响下,我开始纠正自己一意孤行的思想、约束自己的方方面面。在傅雷的教诲下。我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了,并且越来越认真、用心的生活了。我非常感谢这位使我心胸变得更加宽广和让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正气凛然的大师。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便如同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交流,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它能使你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也能使你的思想觉悟变得更高一层,甚至能影响你的一生。《傅雷家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名著,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一定会跟我一样受益匪浅,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启迪与觉悟。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每个父母都无比牵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身处何方,他们的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书的作者傅雷用笔将这父母心书写在纸上,让爱化为家书,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留洋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爱,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也会一股脑儿的全部涌出来。误解了儿子,可能是因为碍于面子,不便说出自己的后悔;也可能因为内心的固执,所以故意掩饰,装出一副严厉的样子可是,当儿子走了,在火车上笑吟吟地向父亲挥手的儿子去了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父亲也就不再掩饰,或是再也摆不出以往严厉的面孔,将后悔随着离别伤感的泪水一起涌出。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将来你预备谈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来信。我也可以供给材料。,我认为回国一行连同演奏,至少要花两个月。而你还要等波兰的零星音乐会结束之后方能动身。这样前前后后要废掉三个多月此外,父亲从儿子的来信中了解儿子的心情,并在回信中给予帮助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麻烦。父亲理解儿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琐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儿子做朋友。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非常信任父亲的。从对艺术的批判到对困难的苦恼,傅聪一定都写到了回信中。只身异国他乡,傅聪将自己的内心写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练习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时在祖国的父母便成了儿子的精神慰藉。

书信在父子的手中来回穿梭着,这一边父亲简述着家庭琐事,那一边儿子叙述着自身经历。书信长了,是父亲对儿子不忘的叮咛与自己对一些遭遇的叙述;书信短了,是父亲对儿子迟迟不来的信的期盼和对儿子的担忧。

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儿的父亲的心。

世界上最真诚,最令人感动的爱就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一开始读《傅雷家书》时觉得还挺有趣,因为我个人对音乐蛮感兴趣,而本书一部分在谈论与音乐有关的话题,但越往后兴趣越低,因为后面谈的都是重复的家庭琐事,似乎与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不禁怀疑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哪儿。

我分析本书的内容结构:45%在谈论音乐、文学、美术;35%在谈论傅聪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20%在谈论家庭琐事或抒发思念之情(简称“催信”)。

我又读了一遍教材里的名著导读,发现它更侧重于“傅家亲情”与“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绍。然后,我看了读书方法指导,才豁然开朗,其实并不是书的内容无意义,而是自己没有选择正确地读。《傅雷家书》我该读什么?

它是想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大多数人都能很轻易从中体会到父子之间的亲情,其中父亲教子方式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也体会不到啊。

我将目光放在音乐与艺术的谈论上,本书有近乎一半在谈论这个点,这么做似乎太过浪费时间,除了开拓自己视野,培养艺术素养之外,并无显著帮助。我认为若非对艺术方面极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或选择略读或跳读的方式进行。

最后,再来看一看“关于傅聪所遇问题的讨论”。我觉得这才是我看此书的精华之处,傅聪遇的困难,例如:情感的纠结,计划的制定,状态的调节……傅雷教给他的处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对我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读从这本书中,我想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明白了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意义与精华,理论上每本书都该读,但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每一本书,这时候就能体现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

当然,这种方法最适合精读的书。在粗读一遍再进行选择性阅读效果更佳。

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傅雷家书》,我选择读,并且会选择性地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